百胜中国回应分拆:中国门店将拓展到2万家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旗下拥有肯德基与必胜客的百胜餐饮集团宣布,正准备将中国和美国业务分离开来,拆分后的两家独立公司分别是百胜中国和百胜餐饮集团。
  
  记者今天向百胜中国了解情况,百胜中国媒体公关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分拆细节,整个分拆将在2016年完成。

无锡万国餐饮集团成功挂牌上市

近日,无锡万国餐饮集团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上市(上市代码206446),是无锡餐饮业迈向资本市场的重要突破。伴随着上市响亮的锣声,万国餐饮集团将借助新的平台,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为市场运作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为顾客提供最安全、健康的美食。
  
  万国餐饮集团始创于2007年,是经营融合菜、烤肉、烤鱼、烘培、火锅、小吃等特色餐饮的连锁餐饮集团。旗下有“你的笑颜”尚品餐厅、“笑颜姐姐”烘焙工坊、“罗米特”自助烤肉、“笑颜烤鱼”、“花清炉”日式火锅、“沸腾岛”川渝小吃、“SmileSnow雪冰”、“蛙噻”共8个品牌。
  
  万国从成立之初就立志于做“中国最有幸福感的餐饮企业”,公司始终高扬“为国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美食贡献最大力量”的使命,坚持“积极创新、精益求精、成果导向”的核心价值观。发展历程满载荣誉,作为江苏省餐饮协会理事单位,曾获得金钻示范企业、质量服务信誉AAA诚信单位、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品牌、最佳特色餐厅、最佳人气餐厅等等殊荣,成为餐饮行业新兴的佼佼者,并不断引领行业前进。

麦当劳打造体验式品牌

2015年是麦当劳进入中国内地25周年。10月15日,麦当劳中国宣布“我创我味来”(下称CYT)概念店正式登陆广州。同时,麦当劳全广州超过204家餐厅接入微信支付。10月15日到11月14日期间,消费者每逢周四在广州麦当劳餐厅用微信支付买单,单笔满25元以上即可减10元。当日现身发布会现场的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将把麦当劳打造成引领潮流的体验式品牌,未来一线城市“我创我味来”餐厅占比将达15%~20%左右。而预计到明年第一季度,微信支付将覆盖全国2200多家麦当劳餐厅。
  
  苏炳添助阵“我创我味来”
  
  据介绍,首家CYT概念店位于广州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宜安广场。在CYT概念店,消费者可以在自助点餐机上根据个人喜好通过6步,从24种精选食材中搭配出上亿种汉堡组合。自创汉堡套餐零售价从42元起。消费者还能自助选择支付方式,现金、刷卡、微信支付皆可。此外,餐厅还引进了餐桌定位系统,约十分钟,汉堡将由CYT专属接待员直接送上餐桌。当日,在北京田径世锦赛上以9.99秒创造男子百米全国纪录、历史性闯入男子百米世锦赛决赛的“亚洲飞人”苏炳添现身“我创我味来”概念店,创作了适合自己的“苏氏光速堡”。
  
  CYT项目以贴心的服务、数字化的点餐系统、美味的自创汉堡,为消费者打造了全新的用餐体验,满足了消费者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需求。广东三元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越表示:“广州是著名的美食之都,也是麦当劳中国很重要的市场,我很荣幸‘我创我未来’概念店能够登陆广州。”
  
  据了解,10月17日,即麦当劳宜安广场餐厅开店后的第一个周六,自创汉堡的单日销售高达1688个,打破了麦当劳韩国创造的“我创我味来”全球纪录。为了一尝自创汉堡的美味,广州宜安广场店周末出现了15米的排队人龙,甚至有顾客专门从香港赶来品尝。
  
  CYT营业额占单店15%~20%

  
  据介绍,“我创我味来”源于美国,中国是麦当劳在全球第六个推出该项目的市场。麦当劳中国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地推出该项目。在2015年第一批试点中,上海有三家CYT概念店、广州有一家。
  
  该项目今年6月在上海首先启动。张家茵透露,试点CYT项目占单一门店15%~20%的营业额,这个结果非常喜人。麦当劳经过对比上海的两家不同地段类型的CYT餐厅发现,消费者有充足的时间慢慢享受餐品时,例如中午一点半后,会偏向选择CYT。周末和晚上的非繁忙时间,选择CYT的人也比较多。此外,CYT可以帮助吸引新顾客,对麦当劳利润起到了正面影响。她希望该项目以后能在一线城市铺开。未来,一线城市的“我创我味来”餐厅初步计划比例是在15%~20%左右。
  
  植入创新DNA打造体验式品牌
  
  关于中国消费者的诉求变化,张家茵指出,过去消费者追求“快速”,未来则是追求“个性化”体验的时代。而CYT项目就是希望给消费者创新的体验,她希望把麦当劳打造成引领潮流的体验式品牌。
  
  张家茵称,希望麦当劳中国从更大、更好、更强三个方面做出改变。“更大”方面,她表示,“目前大经济环境下,我们的策略就是稳定,将保持每年250家左右的速度去开店。”她指出,麦当劳中国市场渗透策略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有所区别,主张快速发展餐厅密度相对低的市场。二三线市场大部分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可能呈现爆发式的翻倍增速,同时将集中打造更基础的社区性服务体验,面向家庭顾客。在餐厅密度较高的一线城市,麦当劳则将保持每年20~30家的平稳增速,并将重点对现有餐厅进行创新突破,创新用餐体验设置。
  
  在“更好”方面,她希望把麦当劳打造成体验式品牌,给顾客“隐形的服务”。据透露,麦当劳在一线城市的一些门店已做改造:引进自助点餐系统、微信支付、“点餐”与“取餐”分开、专门的CYT区域等。“这些都是为麦当劳在多渠道点餐、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准备。”更强方面,她指出,将增强麦当劳的创新能力和数据化的能力。

餐饮O2O 路漫漫其修远兮

5年前,你能够在武侯祠公园里的锦里大院订上餐,是一件幸运的事;4年前,你要是能在成都大型卖场里开上一家餐饮店,生意自然不愁红火;但是这两年,“公园里的餐厅”逐渐关张,一些大型商场里的餐饮也不再红火。
  
  虽然人人都在玩餐饮O2O,但消费者依然习惯,到店点菜,现金买单。餐饮社科院提供的一项数据显示,一家日均200单生意的火锅店,使用支付宝付款的消费者不超过5个,现金流目前还是餐饮的绝对主流。
  
  中型餐饮消失“公园里的餐厅”关张

  
  “大型餐饮亲民了,中型餐饮消失了,小型餐饮转型了。”听香的庞总这样向记者介绍到。大型餐饮包括红杏、大蓉和、老房子、红高粱之类,走起了亲民路线,婚宴人均80元随便吃;专注商务宴请的中型餐饮这两年几乎消失了。锦里大院4年前在商务宴请方面小有名气,地址位于武侯祠公园内,包间消费,人均300元以上。因为政策的变化,加上成都市对于公园餐饮的“清理”,锦里大院关门谢客。因为同样的原因,锦城公园的悟园餐厅也在最近关张。对于老百姓而言,即使你在门口放上了人均50元的水牌,他们也觉得在这些曾经的高档餐厅吃饭,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不自在。
  
  主打“游客经济”宽窄巷子里的“自救”
  
  一改商务宴请动辄一餐几千块的餐饮形态,改为主打成都特色美食以吸引游客就餐的“游客经济”,减少人均消费增加翻台率来增加收入已成为宽窄巷子的主流。2008年宽窄巷子开街的时候,餐饮清一色都定位“商务宴请”,一些餐厅人均300元是“起步价”。但最近两年,这些餐饮也开始谋划转型,并增加多时段的营业模式。以宽巷子某餐厅为例,这里中午、晚上的餐饮人均消费都在80元以下;以主打人均400元以上河鲜火锅的宽坐推出了一百多元的小火锅,可供3人食用,只不过菜品从生猛河鲜换成了肥牛、鱼丸。
  
  热门餐饮为购物中心“造血”
  
  热门餐饮正在逐渐成为购物中心的“香馍馍”。从租金政策倾斜到补贴装修费,甚至拿出动线上(设计的游客逛街的路线)好位置给餐饮,购物中心对热门餐饮的需求越来越大。龙湖北城天街一家“舌尖上的自由行”自助餐厅可以给卖场每天带来上千人的游览量。与之相反的例子则是金钱豹。一向与商场结合的金钱豹落户成都苏宁广场,生意一直不愠不火,再加上苏宁广场的整体人气和不断的定位调整,客流量一直堪忧。
  
  业内人士估计,未来餐饮业态可以占到购物中心所有业态的40%,甚至是50%以上。消费者对于购物中心的需求正逐渐从“购”向“吃”转移。
  
  2015年,整个餐饮行业掀起了一股O2O热潮。先是肯德基全面接入支付宝,后有微信与红旗联手,各大餐饮商家也被卷入。

2015国际快餐中国峰会在京召开

2015年9月22日,2015国际快餐中国峰会暨第19届中国快餐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率知名快餐品牌企业代表出席并联合致辞。在开幕式上,姜俊贤指出,第四季度餐饮市场仍然有望保持当前速度稳定增长,全年突破3万亿基本无悬念。其中快餐业作为大众化餐饮的主力业态,对带动餐饮市场增长起着至关作用。
  
  图为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开幕致辞。
  
  进入2015年以来,我国餐饮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效果不断显现,餐饮市场一直保持较高速度发展。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近日公布的餐饮市场经营情况数据显示,1-8月,全国餐饮收入20349亿元,同比增长11.7%,比去年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大差距。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5400亿元,同比增长6.9%,较去年同期大幅加快4.5个百分点。
  
  “加上接下来的中秋节、国庆黄金周等节假日对餐饮消费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预见,第四季度餐饮市场仍然有望保持当前速度稳定增长,全年突破3万亿基本无悬念。”姜俊贤在会上指出,在高端餐饮市场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带动餐饮市场增长的,是既有时尚店内装潢,同时能提供大众化消费和快速服务的快餐类餐厅。
  
  姜俊贤还表示,快餐是中国大众化餐饮的生力军,富有青春活力和蓬勃生机,长期受到消费者青睐,在餐饮行业彰显着**地位和无穷魅力。而连锁经营是快餐业的发展趋势,不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帮助餐饮企业突破发展中的管理瓶颈。
  
  对于如何推动快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姜俊贤指出快餐品牌需从四大方面改善:
  
  一是要把握餐饮行业发展趋势,时时关注国际和国内快餐产业发展形势,审时度势地调整企业运营管理的发展战略和前进步伐;
  
  二是发扬“万众创新”的精神,利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平台,结合餐饮O2O、微营销、智能餐厅等新型的互联网营销工具和手段,与时俱进地将经营理念、菜品研发、服务模式全面升级,适应日益变化的大众化餐饮市场消费需求;
  
  三是加强自律,推动快餐行业健康长足稳步发展。强化建设诚信体系和行业标准规范,健全食品安全上游可追溯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四是要强化品牌打造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意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以加强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据悉,第19届中国快餐产业大会作为全国快餐行业的行业盛会,已连续举办十九届。本届大会主题为“快餐你好吗?”,并于会上发布了《2015中国快餐产业发展报告》,对业内外人士研究快餐行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餐饮管理的4个地道方法

在学习和接触诸多国内外的管理工具之后,从其中去体悟管理的核心命题和客观规律,找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管理方式(不敢称模式)。即:找问题、做分析、定方案、看结果。要求所有的管理人按这样的思维做管理,按这四个内容做总结。这种方式虽然土气,但简明务实,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接地气的管理之术。
  
  找问题。做管理一定要从问题出发。德鲁克说:“如果一种管理不能解决问题,这种管理就没有任何意义。”找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问题,能找到真正的问题、瓶颈的问题,是实施管理的前提和第一步。有不少管理者缺乏问题意识,既看不出问题,心里也没装着问题,更找不准带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做分析。找到问题之后,要运用系统思考进行分析,评价这个问题的风险,找到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日本丰田的连问五个为什么,就是要求管理者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以便从系统上根源上去解决问题。因为当人们看到房间地面淌了许多水时,往往首先去扫水,而不是首先去关掉水龙头。管理者必须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会做分析,就无法做决策。
  
  定方案。思虑分析之后,要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有方案才能施行,才支持执行。中层以下的管理人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为战略找方法,为目标做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管理人是不是务实深入、度变善法,是不是能用众智、破执精进。先有工作计划、资源计划、组织计划,即先有方案,再去做事,才更有效率。
  
  看结果。方案实施之后,就要用结果来验证过程方法是否正确有效。所以,一定要客观地评价结果,用数字和事实说话。对于效果显著的方法,应该及时在企业内传播,与更多人分享,甚至固化为规范流程。如果效果不甚理想,就应该进一步思考分析是否准确,方案还有哪些不足。
  
  以上四个步骤和内容,互相联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管理中应持续循环去做。此方式抓住了管理的目的,突出了管理的实践性,支持了管理人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结果导向的价值。企业管理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化繁为简,切实有用,是做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当然,这里说的还只是管理工具的范畴,并不是管理的人文大道。

想创业,你不得不学的餐饮“小心计”

一家好的餐厅,它应该是“算计”和规划出来的。而“算计”从初期选址就开始了,店铺租金与保本点、铺位的使用率、附加值等等,每一步都需要计算。前期准备时,多思考一点,步子放慢一点,后期经营才能更稳健。
  
  商场即战场,餐饮圈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处处上演成王败寇的默剧。对于餐饮圈这个围城,想创业的人除了要有打不死的小强精神,还得学会一点“算计”。
  
  心计1店铺选址,不要面子
  
  位置越好生意就越好吗?似乎是这样,选一个黄金位置确实倍儿有面子。然而,选址前要先看看你的资金链,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无论选择哪个商圈,选址敲定前一定要算清楚一笔账:
  
  除去房租、人力、采购等前期预估成本,餐馆要想盈利,保本点大概是多少,实现盈利是否有压力。
  
  其实,相较于传统的热门商圈,一些新晋的、有发展空间的商圈也是不错的选择,那里成本更低。
  
  心计2消费群体,知根知底
  
  选定商圈以后,还要综合考量店铺在商圈所处的位置,周边的交通情况。以每天中午、晚上为时间节点,通过对周边超市、餐馆的人流量进行“蹲点”统计,则是得到客流量数据及解析消费群体特征的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心计3店铺利用,精打细算
  
  选好店铺不等于选好店铺(是不是很拗口)。好店铺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店铺的面积利用率、展示面、层高、附加值,停车位、水电气、有线电视、网络等基本设施是否完善,事先必须了解清楚。
  
  除了面积使用率和基本设施,店铺的附加值则是另一大重点考量标准。前后院可利用空间有多少?哪些是可以免费利用的场地?如何实现店内面积使用率的最大化,这些都是你应该考虑的东西。
  
  心计4执照合同,当心被“坑”
  
  选中了铺位,初步谈好了价格,选址就算大功告成了吗?还有哪些“坑”需要避一避?
  
  现实过程中,餐厅选址经常面临上一家租户转租的情况,此时,一定要核实上一家有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如果有,它是个体户还是独资性质?能不能为自己所用?个体户性质的营业执照的局限在于:转租下来经营好了,是没法开分店的。而独资性质的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些是细节咨询时必须核实清楚的。
  
  此外,合同是跟二房东签,还是跟房东签?跟二房东签,房东是否知情?是延续旧合同,还是重新签订合同?延续旧合同的话,租约还有多久?到期后能否续租?押金的退还等等这些疑问一定要解开。
  
  心计5事无巨细,该“抠”就抠
  
  店铺选定后,最后进入议价环节。议价时不用说也知道,尽可能给自己争取利益的最大化,简而言之就是“找茬”。
  
  任何一家店铺,或多或少都会有缺憾,在跟房东交涉时,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将这些缺陷放大。比如,租金高于整条街的平均价、原来的设备用不上、需要重新装修、停车位不够、网络拉不了10M等等,不怕你“抠”得细,就怕你不会“抠”。
  
  心计6专业的人,做专业事
  
  很多餐厅经营者非常“负责”,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大到财务统计,小到柴米油盐,这样的结果导致他们疲惫不堪,巴不得一天48个小时才够用。
  
  其实,餐厅经营者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餐厅发展规划、财务预算安排等需要深谋远虑的工作上。至于采购、配料等工作,不妨交给厨师们去负责,专业人做专业事。菜品、口味等确实重要,但如果你在这方面并不比专业的厨师擅长,却事事都去干涉,反而不利于餐厅发展。
  
  你的时间很宝贵!菜品打造、菜单创新、配料标准化,交给养士多来做好了!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重庆飞亚实业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重庆养士多食品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研发队伍和多年躬耕调味品事业的丰富经验,可根据餐饮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定制化的菜品解决方案,助力连锁餐饮企业打造特色品牌。
  
  一家好的餐厅,它应该是“算计”和规划出来的。而“算计”从初期选址就开始了,店铺租金与保本点、铺位的使用率、附加值等等,每一步都需要计算。前期准备时,多思考一点,步子放慢一点,后期经营才能更稳健。

综合体开餐饮店,必须躲开7大坑

餐饮大举入驻商业综合体,证明了市场的需求和选择,但是事实上,在商场里做餐饮其实不容易。据一位综合体招商人士透露,总体情况是三成赚钱,四成平,三成亏。想进购物中心开餐饮,得先趟过下面七个“坑”。
  
  第1坑:不低价促销没人气

  
  先给大家讲一个实际的例子:今年年初,浙江省知名餐饮品牌“金桔”在江苏无锡海岸城开业。开业初,商家结合团购网推出了低价促销活动,餐厅人气爆棚,过了饭点都仍有客人等在场外。然而促销活动一结束,客流便急剧下降。
  
  这样的现象其实很普遍,不少综合体内的新店开业时,都会采取这样的做法来打响名气。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同质化太严重,现在差不多类型的餐饮品牌到处都是,如果不做促销活动,也没有消费者愿意买账。然而综合体房租物业等费用较高,再加上近年来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增加,采取低价销售的经营方式,几乎可以算作赔本销售了。
  
  最重要的,身边的邻居做活动,就有顾客去,自己不做活动,就没人来,逼迫餐饮商家不断打折、促销、甚至搞团购,利润一再被压缩。
  
  第2坑:不翻台不赚钱
  
  很多局外人看商场餐饮天天排队,心想这家老板得赚多少钱那!实际上真和在商超开店的老板谈谈,都是一肚子苦水。他们一致的感觉是:房租动辄一天一平米四五块、七八块、甚至10多块,赚的钱都给商场了。
  
  同样在杭州做餐饮的一位同行朋友,他的感受最深,他说:我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不翻台根本赚不到钱”,一天坐三轮是保本,四轮以上才有利润。那就意味着,中午必须坐满、晚上必须坐两轮,这是最保守客流数字。如果低了,今天就赔了。
  
  可是能让餐厅翻台排队,得需要做多少营销、花多少工夫?而且,即使做大大量促销,顾客也未来买帐来排队。
  
  第3坑:不重金装修被淹没
  
  做商超餐饮还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旁边的邻居——竞争对手们一个比一个强大,很多有来头、有背景、有钱任性,所以可以把餐厅装修的美轮美奂,可以请国内最贵的设计师操刀。因此,这也害苦了那些“陪着进商场的”,砸不进那么多钱,就出不来那么效果,致使投资成本越来高。
  
  一个同行朋友如此感叹:不舍得花钱请好的设计师,生怕自己在整个一层几十家餐饮中被淹没,没有一副“好脸面”也不行;请了贵的,花的钱更是心惊肉跳,自己都不知道哪年能收回投资。所以,真是左右为难!
  
  第4坑:节假日忙死,工作日冷清
  
  商场店的最大麻烦——周一至周五冷清,尤其是中午,节假日和周末又太好。极其不稳定的生意带来的是员工管理、营销、出品等一系列平衡性的问题,导致许多商场店平日大量依赖团购和打折活动,维持基本人气。
  
  这就是现在商场餐饮的实际现状。
  
  很多人问:既然商场餐饮难做,为什么外婆家海底捞、绿茶都在全国大肆开店,甚至非商场不进呢?
  
  第5坑:商场店是大型餐饮集团玩的地盘
  
  对他们而言,一、他们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商场给他们房租的让利、装修补贴等,完全我们普通餐饮所能享受到的,商场给予他们的优惠,更让我们难以想象;二、他们有强大的营销能力,他们特别能把握商场顾客群的消费心理和特点,然后做大的营销,这也是我们靠炒菜开饭馆的餐饮品牌能做到的;三、有些大品牌,他们更在意的是全国性的布局,他们玩的是市场占有率,甚至做二手房东,然后评估融资等,亏一两家无伤根本。
  
  作为我们小餐饮品牌,在进驻商场前,请先掂量一下,我们具备这些优势吗?
  
  第6坑:内地二三线商场店模式还不成熟
  
  北上广深等一线发达城市地大人多消费分散,加上全世界国际商场品牌及国际餐饮品牌的培养,消费者逐渐习惯综合体吃喝玩乐一体化。而内地二三线城市,地小人少,消费集中,基本上就一个中心点(基本是市中心位置),而且人们消费习惯还未被培养成熟,虽然年轻人较为喜欢,但这个群体必定人数和消费能力有限。
  
  所以,内地二三线的商场店基本上都是“三成赚钱,三成平,四成亏”。而且,商场店已经有个特点,清一色都是花大价格投资在装修设计上,没有好的设计效果,稍微好点的商场你连进去的资格都没有,内地商场店模式并不成熟,尤其地级市,不是特别有特点的项目,慎入。
  
  第7坑: 做餐饮的玩不过做地产的
  
  为何以前商场很少有餐饮,因为对商场营运来讲,餐饮太不赚钱了,商场与其它店铺是靠销售提点,而餐饮是缴房租。这几年商场无奈之下大力发展人流之王餐饮业,只有放开大规模招商,动不动就是好几十家品牌,整体对于餐饮的规划管理和系统营销推广都十分欠缺,反正只要有一部分旺,总有许多不怕死的餐饮豪哥来玩。这就是做餐饮的玩不过做地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