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胎放开后 你所不知道的餐饮市场前景
面对“开放二孩”这一大好商机,商家不争相打出不同力度的营销活动是不可能的。但是相比之下,除了洋快餐,现在大小中式餐馆及酒店,貌似并没有瞄准儿童餐厅市场,儿童餐饮市场显得缺乏多元化的消费。
儿童餐饮消费缺乏多元化体现在服务式消费和体验式消费上。服务式消费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吃饭——多数家长认为现在市场上很少有专门针对小朋友吃饭、过节的地方,即便是上了餐馆,都不知道给孩子点什么好。所以,在家“摆宴”则成了他们为孩子庆祝节日的方式之一,这便是服务式消费菜品的单一。体验式消费就是让顾客在消费时参与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食物制作的过程,比如水果拼盘,或者是参加游戏再吃饭。在中国,儿童餐饮被不少商家忽略了,而绝大多数家庭又很自然地将消费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但那些独生子女大多是家里的“小太阳”,动手能力较差,如果能通过游戏培养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参与性,一定很有意义,相信不少对吃饭毫无兴趣的小朋友会快乐地跑进餐厅,乐不知返。况且二孩政策出台后,让两个小孩一起玩耍还能促进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参与性也可以成为儿童餐厅卖点。
据调查,每逢“六一”儿童节,洋式餐馆便会争相出台众多针对小朋友的优惠措施。但是,相比之下,众多中式餐馆却似乎并没有针对儿童节专门推出美食,中餐市场对儿童餐饮消费的漠视是一种服务延伸不够的体现。如何抓住儿童餐饮消费市场,洋快餐就做得相对成功些。他们针对小朋友的市场专门推出儿童餐系列,还配有许多延伸的服务,这就是服务式消费和体验式消费的结合,吸引了大量的小朋友,这点是可以借鉴的。儿童主题餐厅在西方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业态,拥有一套**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和成人餐饮业完全不同,然而它在中国却还相当新鲜。国内商超餐饮大部分定位为“年轻人”,儿童餐饮是被忽略的一个业态,因而儿童餐饮消费缺乏多元化是肯定的。
儿童餐饮市场发展趋势
在都市生活中,儿童消费同时成为了家长的乐趣,家长免去了下厨的繁琐,又能满足两个孩子的需求,促进家庭和睦。但是外出给孩子吃什么,那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火锅太烫,川菜太辣,西餐繁琐,真正适合孩子吃的很少。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不挑食,爱吃饭是很重要的,虽然孩子可能更偏爱洋快餐,但是中餐较之洋快餐又更有营养,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令家长无法舍弃。
既然很多家长意识到了中餐丰富的营养价值,所以针对儿童饮食创建出主题餐厅,或者专门设计儿童套餐势必会有较大的利润与空间。开放二孩政策将导致一大波婴儿出生,而这一波婴儿潮会带动国内消费进入加速期,也带动儿童产业迅速增长,二孩政策必定会给儿童餐饮一个火爆发展的机遇。而且最近几年,儿童主题式的概念也逐渐流入国内市场,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儿童消费是一座越来越大的金矿。如果把中国传统的“五谷杂粮”与洋快餐在营销上的取胜之道相结合,可以开掘很大的商机,中餐应该针对此开发营销思路。
餐厅如何迎合儿童市场
挖掘儿童餐饮需求,除了要讨好儿童外,也要服务好家长,商家们要想把儿童餐饮做好,就要想好怎么样去兼顾孩子与家长两方面的消费习惯,因此,对于未来迎合市场需求的儿童餐饮营销,想要做好还真的是要下一番功夫。下面中国吃网微信为大家整理出以下9个思路:
1、为儿童设计专属菜单
儿童在现代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强,而开放二孩之后,一个家庭的就餐选择必然会到受儿童的影响。但是孩子跟着家长出门就餐,往往对菜单不感兴趣,若是有专门属于自己的菜单,对于儿童来说是很有趣的事情,所以制作一份儿童专属菜单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借鉴各大洋快餐的经验,像麦当劳、肯德基为儿童设计的各类图文并茂的套餐菜单或单点菜单,菜品的名称要迎合孩子的心理,可根据儿童识字阶段设计相对应的菜单,做到新颖,色彩丰富,富有想象力,从而抓住儿童背后强大客流市场。
2、制作儿童菜肴、餐具
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成人是不同的。在生长期的儿童,需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及易消化、低油的食品,而饮食比例上则要注重荤素、水果、主食的搭配。“活泼、时尚、健康、营养”是儿童就餐的目标,同时还要注意满足孩子的口味。另外,在儿童菜单上根据菜品和食客的不同,标明需注意的陪护服务提醒。而餐具,则要与菜肴相配套。比如水果点心取的名字是“香蕉披萨”,放在一般圆形盘子就显得很常见,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如果放在香蕉形的盘子,以孩子的欣赏模式来看,就会觉得很有趣。
3、为带孩子的家庭提供保姆服务
很多做父母的会有这样的感受,带着孩子出去聚餐那真是个挑战,孩子不肯安安静静的坐着吃饭,两个大人要一个陪着孩子一个先吃,而如果餐厅能专设儿童房间,并提供有偿保姆服务,保姆不仅会喂孩子吃饭,还能陪他们一起玩耍,让孩子在里面拼乐高玩具、画画等,那么大人就可以安心聚餐,小孩也能玩得很开心了。
4、提供游戏娱乐区
如果是儿童主题餐厅,游艺环节必不可少,普通餐厅则可以根据实际开定,提供游戏娱乐区,一来,可以避免小朋友在用餐区追逐磕碰,多一分安全;二来,不出店门孩子就能够愉快地玩耍,即使家长在用餐区也能确保他们在可视范围内。在装修设计上可以植入游戏,也可设置儿童常玩的游戏,核心要求是能够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把游戏区做好,儿童餐厅会更有吸引力;把游戏区的设计与餐厅主题相契合,对品牌更是强有力的提升。
5、儿童生日、节日推销
国外小朋友过生日时的主题宴会,如今也开始在中国餐厅逐渐流行起来。无论是儿童生日,亦或是六一儿童节,都是餐厅不可错过的营销时机。不仅可以推出“满月宴”“周岁宴”“亲子宴”“儿童节日宴”等活动,而且除团购宴席的优惠项目外,也可增加某些其他优惠来促进营销。例如:生日宴满10人团购免费送几寸蛋糕,免费赠送当地知名喜饼一份,享受酒水价格几折优惠等,丰富儿童就餐体验。
6、打造环境气氛
餐厅在做儿童营销时,必须营造可爱、童趣一些的就餐氛围,包括餐厅桌椅、气味、员工形象在内,给顾客的感觉都必须具备童趣及可爱亲切的精神面貌。如果环境气氛不可爱活泼,那么,对儿童就餐的体验是大打折扣的,也可能因此流失儿童顾客量。
7、抽奖与赠品
常见的做法就是发给每位儿童一张动物画,让儿童用蜡笔涂上颜色,进行比赛,给获奖者颁发奖品,可增加不少的儿童乐趣。也可以给每个就餐的小孩一份小礼物,或者一些其他的小优惠,要注意抓住儿童好奇、喜欢新鲜的心理特点。
8、开展“寓教于食”的活动
餐厅可以经常性的举办一些可以寓教于食的DIY活动,比如DIY蛋糕、饼干、比萨等,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动手做,这样可以培养小孩子的动手能力,因此很受欢迎。目前很多DIY蛋糕店里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会爆满,大家最享受的,是做蛋糕的心意以及过程中的乐趣和温馨。
9、服务员素质技能要加强
在为儿童顾客服务时,尤其考验服务员的素质与技能。因此除普通餐厅的服务要求之外,服务员还要懂得儿童心理。在育儿方面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知道如何与儿童沟通,耐心、童心必不可少。做到既提供餐饮服务,更懂得和小朋友互动,组织和主持活动是必备技能。
儿童餐饮火爆发展势在必行
目前儿童市场的单一已让家长期待出现更多的儿童特色餐饮,而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国内餐饮市场对儿童餐饮会越来越重视。如果不趁现在找契机打响营销战,很难在未来几年的激烈儿童餐饮市场赢得一杯羹。真正的儿童餐饮,应该是融教育、美食、健康、玩乐于一体的,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作主,吃属于他们的美味。除了开设儿童餐厅之后,一般的餐厅还可以开设以上各种针对儿童的服务,为餐厅增强竞争力。国家宣布开放二孩政策,全国都看到了各种市场诱惑,赶紧趁着声音刚落地之时,开始练手吧。儿童市场一定是座金矿,千万别错过。
为什么餐饮行业的离职率那么高?
餐饮是传统行业,它承载了中国很大的就业人群。餐饮业是很多低学历人们的首选,原因就是它的门槛很低,只要你是个健全的人,你愿意吃苦就行。
餐饮是民生之本,它的兴衰就是一国经济的风向标。餐饮行业是一个低门槛,低标准的行业,因此它的离职率远高于其它行业。2014年国内失业率是5.1%,大概其中的四分之一都是餐饮业贡献的。为什么餐饮业的离职率会这么高了,有以下几个原因:
1:员工低龄化
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它不需要你有多么高的学历,它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你有精力,朝气,愿意吃苦,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要年轻,体力好。你去每个餐厅看看,很少有服务员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当然叔叔,阿姨们都集中在后厨了。如今餐饮业的就业人群主要都是90后了,90后优点很多,年轻有朝气,干劲足,在他们的眼里似乎没有任何事能难倒他们。
但是90后的社会经历还不够丰富,很多事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遇到情况会比较的冲动,对事物的判断往往缺乏理性。他们选择职业很多都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出发,而不是去看这个行业是否适合自己。他们愿意不断的去尝试新鲜的事物,而不是长期被束缚。
2:社会缺乏一套健全的培训体系
国内经常会举办公务员的考试,培训,很多上了规模的企业也会不定期组织员工培训,通过提升员工能力的办法来推动公司的进步,像汽车企业,保险业等等。但是我们见过多少餐饮企业组织员工培训的了?餐饮的从业者很多都是低学历,技能的,这导致他们的工资,职业生涯的上升会非常的慢,远远地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对未来会感到迷茫,无助,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因此他们只能离职,另找出路。
3:社会对餐饮行业的不认可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重农抑商”是帝王们一直延续的一个政策,商业们虽然有钱,但是却没有社会地位。而到了现在,餐饮业的从业者也处在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他们靠自己的辛苦付出获得收入,但是却经常得不到别人的平等对待。当今社会的很多人对餐饮人还是一个俯视的姿态,他们认为餐饮从业者就是低人一等的,这种社会的趋势导致餐饮人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从而最终离职。
作为一个多年的餐饮从业者,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我们认可了这个行业,我们才可能走得更远。
解读餐饮中的经营门道
顾客到餐厅就餐基本都会关注餐厅的环境、口味、服务等。对餐饮人来说从消费者的角度了解餐饮不同类别间的需求,能把握好餐饮方向。而且餐饮人还可根据消费者需求弥补自家餐饮弱势。那究竟消费者对不同类别餐厅的关注点有何不同呢?
快餐类
这类餐厅的包含中式以及西式快餐,因为标准化的工艺,这类餐厅主要以上菜速度制胜,因而消费者对这类餐厅的口味要求不是很高。但这类餐厅有一些共同点,首先是地理位置,快餐的消费人群通常都是为了赶时间或为了省麻烦,期望在短时间内,近距离解决就餐问题。所以快餐店多开在客流量较大的地区,而且店内装潢多以简硬风格为主,就是让顾客用完餐后马上离开。其次就是价格因素,毕竟口味不太能满足消费者,只能从其他方面下功夫。而且消费者对快餐类的价格更为敏感,心理上也会趋向性价比,所以想要接触快餐类的餐饮人要在保证位置和价格的基础上对口味多下功夫,在别人是短板,在自己确实长处。同等价格和位置的,口味更好的快餐店肯定更受欢迎。
西餐类
西餐相较于快餐类的餐厅,对服务要求就更高了,同时好的口味也必不可少。消费者在光顾西餐店之前都会对餐厅的格调氛围有较高的期望值。作为非传统型的正餐,西餐一直是以高格调示人,区别于其他以口味胜出的餐饮,消费者对西餐厅内服务员的热情度、反馈响应的积极性都很在意。而西餐的产品因其有很高的标准化,对食材的挑选和佐料的添加都很精确,所以口味更胜在无差错。这也就意味着餐厅味道少了些个性和变化。与此同时,国内的西式餐厅多为加盟连锁式,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店面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人力成本也居高不下。对想进军西式餐厅的餐饮人来说,餐厅口味不能过差,服务质量和环境氛围一定要好。
中餐类
中式餐厅在行业中占据优势的就是口味,因其更符合国人饮食习惯,而且产品不像西餐过于标准化,与此同时中餐多为现点现做所以需要一定的上菜时间,顾客对价格敏感度更低,对团购依赖不大,只要味道好就行。但中餐因为时间原因,翻台率不像快餐那么高,而且口味好的餐厅还会出现排队等位的问题,所以还需要想办法圈住顾客。对内,中餐行业对厨师要求较高,只要有好的厨师基本就能撑起一家店,隐形降低了餐厅经营者的自主性。对外,要让消费者成为回头客才是经营好的关键。所以要融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进行创新,不然只能是昙花一现。中餐类一直是竞争较为激烈的餐饮类别,餐饮人想要在大浪淘沙中留下来,就要在口味和服务商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形成口碑圈住顾客。
中国餐饮O2O高峰论坛峰会流程
一、大会背景
2015年,中国餐饮“寒冬”真正来临。在国家“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众”战略之下,本次论坛组委会汇聚3000家餐饮董事长、300家餐饮大咖、200家投资人、100家行业垂直媒体共同打造,史上首次全程众筹的全新模式,打造和呈现一场深度解读、创意激荡、高潮迭起的餐饮盛宴。
餐饮业离职率高的三大原因?
年年岁岁说就业,岁岁年年就业难!据报道国内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将持续突破700万,并超过去年的727万达到749万之多!毕业生人数在年年递增,就业之难也似乎成了常态。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但今天要探讨的不是就业,而是失业。
餐饮是传统行业,它承载了中国很大的就业人群。餐饮业是很多低学历人们的首选,原因就是它的门槛很低,只要你是个健全的人,你愿意吃苦就行。
餐饮是民生之本,它的兴衰就是一国经济的风向标。餐饮行业是一个低门槛,低标准的行业,因此它的离职率远高于其它行业。2014年国内失业率是5.1%,大概其中的四分之一都是餐饮业贡献的。为什么餐饮业的离职率会这么高了,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员工低龄化
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它不需要你有多么高的学历,它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你有精力,朝气,愿意吃苦,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要年轻,体力好。你去每个餐厅看看,很少有服务员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当然叔叔,阿姨们都集中在后厨了。如今餐饮业的就业人群主要都是90后了,90后优点很多,年轻有朝气,干劲足,在他们的眼里似乎没有任何事能难倒他们。
但是90后的社会经历还不够丰富,很多事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遇到情况会比较的冲动,对事物的判断往往缺乏理性。他们选择职业很多都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出发,而不是去看这个行业是否适合自己。他们愿意不断的去尝试新鲜的事物,而不是长期被束缚。
二、社会缺乏一套健全的培训体系
国内经常会举办公务员的考试,培训,很多上了规模的企业也会不定期组织员工培训,通过提升员工能力的办法来推动公司的进步,像汽车企业,保险业等等。但是我们见过多少餐饮企业组织员工培训的了?餐饮的从业者很多都是低学历,技能的,这导致他们的工资,职业生涯的上升会非常的慢,远远地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对未来会感到迷茫,无助,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因此他们只能离职,另找出路。
三、社会对餐饮行业的不认可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重农抑商”是帝王们一直延续的一个政策,商业们虽然有钱,但是却没有社会地位。而到了现在,餐饮业的从业者也处在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他们靠自己的辛苦付出获得收入,但是却经常得不到别人的平等对待。当今社会的很多人对餐饮人还是一个俯视的姿态,他们认为餐饮从业者就是低人一等的,这种社会的趋势导致餐饮人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从而最终离职。
作为一个多年的餐饮从业者,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我们认可了这个行业,我们才可能走得更远。
移动互联网未来对餐饮的发展影响
面对市场快速发展,餐饮企业纷纷投资移动互联网。然而,餐饮有一个特点,现做现吃。即使搬到了线上,对于物流运输、保质保期等都有较高要求。比如面条现现吃,无法放到网上等着销售,一会儿就会凉了甚至隔夜就不能吃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餐饮业也或迎来新模式与服务提升。
(一)连锁餐饮企业集中配送降低成本。
互联网降低了采购成本,一些半成品或原材料食材可从线上采购,每个门店有不同的订单,而连锁餐饮企业可汇集订单,统一物流配送,配送中心可以把信息汇集好之后,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把菜品配菜送到连锁餐厅总部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再安排物流车辆送到每个门店,无论是生鲜、蔬菜、水果、烹调锅碗用具,集中配送可大大降低成本。
(二)小餐桌变成大餐桌的门店管理。
小餐桌最早出现在幼儿园或中小学校,由于父母们上班没有时间往返回家接送孩子做饭,一些幼儿园为提供孩子们午饭的小饭桌,如今小饭桌变成大饭桌。很多白领中午休息时间较短,交通越来越拥堵,中午不再开车往返单位和家里,可以选择在单位集体用餐,有些单位有职工食堂,或者网上团购午餐,附近餐厅按照团购信息制作午餐,快递送达,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大饭桌涌现。
军区医院的职工大饭桌、商业市中心快餐大饭桌、企业午餐饭桌等,小饭桌变成大饭桌,移动手机点点订餐,中午不回家的上班族可就近就餐。大饭桌创新模式,采购通过配送中心,每个窗口是个人承包方式,用餐桌椅是统一采购,每家店面铺面较小节省租金,订餐可通过配送中心网络订购,降低成本,不仅提供多元化多种饭餐,而且极大降低成本。
(三)高端餐饮店的窗口外卖。
在商业步行街,有许多星级餐饮店,前两年高端餐饮消费者减少,在信息技术与消费需求改变的多种因素下,高端餐饮店窗口外卖创新模式盈利增长。
大餐饮店里一般配备了较好的烹饪烤制机器,用机器做一些特色馒头、花卷、酥饼、麻花、包子、千丝饼、水晶饼等,外卖价格比较适中,排队购买的消费者不少,比如烤制桃酥、葱油花卷等,上班族顺路买几个,早上熬个粥,就可以配早餐了。
(四)大学食堂订购系统。
在CNN看到一篇文章,这些年随着大学招生人数增多,美国大学餐厅服务人员数量超过30万。在咱们国家,一些大学生用微信开创校园餐厅预定团购服务。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大学校园的餐厅越建越好,许多大学校园餐厅汇集全国各地风味菜肴,附近退休职工和居民也到大学校园买午餐。一些大学生用微信开通校园餐厅订购系统,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可以点击终端订餐。
(五)半成品线下搬到线上。
传统餐饮店把做成袋装半成品送入各大超市。商业街的几家大超市的半成品越来越多,这个市场创新潜力大,半成品水饺、汤圆、汤面、泡椒凉菜等等。一方面,可以开拓了传统食品企业的渠道,另一方面,办成品有较大创新空间,给餐饮服务制作带来了一些创新空间。
(六)老字号线上团购。
每个地方均有不同的特色风味小吃,比如一些老字号美食,传统餐饮店顾客大部分是居住在附近居民,互联网时代来了,这些特色小吃若制作成可以快递的盒装熟食,就可以快递到更远的地方。
(七)手机移动支付。
肯德基连锁实体店已出现手机移动支付,通过支付宝与银行账号连接,支付只需扫描收银柜台的电脑屏幕。星巴克在英国推出了手机订购与手机支付,顾客只需一台移动无线设备,就可以点击订购或支付,星巴克希望无线服务可以提高客户平均访问体验时间,星巴克实体店还提供手机无线充电服务。
移动支付让实体店从线下到线上,顾客可以通过手机订购或手机支付来获得餐饮服务,前一阵子在阿联酋国家周刊上看到文章,迪拜港口一些餐饮店已推出网上店,通过网络来订餐,餐饮店配有快送服务,印度已出现十几家互联网餐饮公司,互联网订餐,可在短时间快速送达一定区域内的消费者,可以预定早餐、午餐、晚餐、夜宵,或者各类特色小吃。
(八)移动餐饮店电子交互式地图。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地图让就餐者可随时查找附近最近餐厅,也可以通过大众点评或微信朋友圈等来了解口碑比较好的那些餐厅。通过智能技术搜索附近餐厅还可语音问问,向哪个方向走多少米可达到最近的那一家餐饮店,查看饭菜价格、了解顾客的评价等。
第一,餐饮是全球产业。第二,餐饮可促消费增长。第三,餐饮业带动农业发展促进旅游业。餐饮业可以带动当地菜农收入,还可以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发展,餐饮业带动了地方特色饮食、购物、娱乐,比如小吃一条街、饮食文化节,休闲餐饮等,旅游产业发展与餐饮文化分不开。第四,餐饮业经营模式有创新,星级店从高端到普通每个就餐顾客,互联网降低采购配送成本,餐饮服务提升。
互联网餐饮市场在欧美国家已渐渐发展起来,美国餐饮供应链市场份额占四分之一,年营业额超过400亿美元。预计咱们中国餐饮业年营收突破3万亿元。互联网+餐饮业的新模式已出现并向上游不断延伸。移动互联网+餐饮业的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餐饮,会有两种业态垄断市场
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是因为互联网,而是社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分化,对餐饮行业来讲,这无疑是一个信号,而且,这一变化正向餐饮行业渗透。
这是一篇关乎你企业定位和未来发展走势的文章,可以让你清晰的认识顾客和市场。
这篇文章,读起来有点晦涩难懂,但是如果你读完,可能对未来企业定位有更清晰的思路。
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一个商业现象:市场上正有两类商品越来越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一类是极具高性价比,无论外观、功能、品质都不错,但价格极低;一类是轻奢型,即价格和品质都处于中上等。
举例说明下,比如手机行业,分化出小米、华为为代表的手机世极,一款极其漂亮、功能齐全、质量可圈可点的手机,只卖1000元左右,占领了中低端价位的市场,有大批固定忠实的购买粉丝,成为手机界最大销量者;另一极,就是苹果,一款新款苹果手机6000元左右,购买者不仅包括中上收入者,也包括大批量的中低端收入基层(苹果公司的调研数据表明,大部分购买者是中低层收入者),他们不惜不吃不喝攒三个月工资来买一部新款苹果手机。
再比如服装业,优衣库、ZARA等快时尚品牌所向披靡,面向的是中低端价位的市场,一件很有设计感、质量不错的成衣也就两百元左右,占领了中国一二线的城市的各大卖场,销量无人能比;而同时,大街上随处可见租房住、乘坐公交车、地铁的小白领背着LV或GUCCI的包包,稀松平常。
冰淇淋界,性价比高的DQ冰淇淋,面向中低端市场,市场份额一直很大;另一端,就是哈根达斯,不仅有高收入阶层,更有大批低收入者去消费。
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是因为互联网,而是社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分化,对每个行业都进行了重新塑造。而手机行业、服装行业就是最早感受到这一变化的。
对餐饮行业来讲,这无疑是一个信号,而且,这一变化正向餐饮行业渗透。
未来消费主力是月入3000-5000元阶层 未来,占人口最大多数的、月收入在3000-5000元左右的中低阶层,是所有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这就是所谓的新常态。
这个阶层数量庞大,据史玉柱团队的报告显示,我国“屌丝”人数达5.26亿人,抛除购买力很弱老年人和儿童,这意味着,在中国消费主力中约8成属“屌丝”人群。这些年轻一代消费者没有经历过中国经济情况较差的年代,物质生活普遍比较优越,所以他们对于消费的态度更乐观更积极。相较于他们的收入而言,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更多,他们不会过度储蓄,而是热衷于消费。
所以,谁占领了这部分市场,谁就赢得了未来。这一规律在美国、日本、中国都得到了诸多行业的验证。
典型如ZARA,一件衣服仅需百余元,价格定位符合中低阶层客户需求。同时精心研究流行的款式,符合**潮流的成衣服饰1~3周内就可以出货,3周内,所有商品淘汰换新,提供了中上品质的服饰和购物环境。
全球管理大师、日本著名战略家大前研一曾经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两极分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如果成不了富人,就沦为穷人。当然也可以做社会**财富阶层的生意,但他们已经具备全球化视野,行为隐秘,住所不定,并且单位面积内人口数量极少,对于区域性特征特别明显的餐饮行业来说,面向财富阶层提供餐饮服务需要具备的能力很多,且生意来源不稳定。
现在很多餐饮经营者认为营业额下滑是宏观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其实不是。营业额增长的关键之一是尽快调整产品定位,获得这部分市场最大客户群——屌丝(中低阶层客户)的青睐。
一个消费者身上并存的两种消费行为如何赢得中低阶层客户的青睐,需要认真研究这批人的消费行为。在这批人身上,往往同时并存着两种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一:极致性价比,即中上的品质,中低的价格。
快餐界的喜家德,它的迅猛发展正是暗合了这一消费行为。
喜家德水饺是“中上的品质”:每种原材料都有它的品牌专属,正如它的宣传词——选用河套麦芯粉,由小麦中心的胚芽磨制而成,种植时采用含有丰富有机物的黄河水灌溉,光照充足,一年只熟一季,所制成的面皮洁白细腻,筋道十足,麦香浓郁。猪肉采用品牌排酸冷鲜肉,屠宰后经过冷却排酸,有效排除有害毒素,虾仁采用深海无污染野生海虾制成。——这些,彰显的都是它的“品质感”。
喜家德水饺卖的却是“中低的价格”:人均消费只有20~30元,单份水饺的价格从19~30元不等。
大家可以研究一下喜家德的顾客群,既有高收入阶层去吃一餐简单的饭,同时更多的,就是普通家庭的家常便饭。喜家德目前在中国的北方城市几乎没有失败案例,即使在生意最冷清的商超里,喜家德也是人气最旺的一家。这就类似优衣库,无论在哪里,都有人去追求。
消费行为二:轻奢,即价格和品质都处于中上。
这批客户,他们平时穿的是ZARA、优衣库等高性价比的衣服,但会攒上半年钱买个名牌包。平常吃喝用都是超市的廉价品,但是周末会去吃哈根达斯或者高端咖啡厅消费。
餐饮行业中的轻奢品牌也很多,典型的是西堤牛排。客单价在100~150之间,牛排的品质属于上乘,就餐环境精致有格调,餐具也很讲究,还强调正统的西餐体验,按顺序依次上菜……这些体验,都迎合了想体验品质生活、有点小情调、改善平时波澜不惊的生活,这一类人群的需求。而西提牛排的客群,大多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一个月拖家带口来消费一次,或者是年轻的小情侣,偶尔小奢侈一下,这一部分人群正成为西提牛排的主力客群。也就是说,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阶层,依然有高消费的需求,正因为把握住这类基数庞大的客群,人均百元以上的西提,也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排队现象。
一个中低阶层的消费者在就餐选择上,会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消费行为。对于餐饮企业来讲,或者定位于提供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或者定位于提供轻奢的产品,都有可能占据市场大份额。
五届安徽餐饮博览会再现“餐饮两会” 风采
投资餐饮业的陷阱和机遇
很多人现在创业选择餐饮行业,原因有以下几点:1、餐饮现在比较火,而且消费需求大;2、我自己是个吃货,比较喜欢;3、最可怕的答案就是3了:餐饮入行门槛低!
我的直觉却是:餐饮入行门槛低?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餐饮入行门槛低?这个想法我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其实餐饮是所有创业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行业,尤其是2015年之后。是不是这个答案跟你想象的不一样?有句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投资餐饮业大概有以下陷阱:
一、全民餐饮创业潮涌现,明显供大于求:
1、自2013年以来,由于政府8项规定,大量高端餐饮倒闭,导致大量厨师失业,他们会首选自己创业,进入大众餐饮;传统的服装等零售业受电商冲击,大量的从业老板转行做餐饮;原先与政府、大型企业合作的,由于受到各种冲击,转行做餐饮;
二、最聪明的人都开始进入餐饮业:
以黄太吉、雕爷牛腩、西少爷、人人湘为首的互联网餐饮受资本追捧,导致更多互联网人和其他跨界人士从事餐饮。
这些人大多有三高:1、高智商,看大势,把握趋势,懂商业模式设计;2、高情商,能说会写善忽悠,能迅速融到资本;(忽悠不是贬义词,我也很善忽悠,未来不会忽悠的人没法做CEO)3、高娱商,懂审美,懂人性,善创新,有情趣,简单说就是能玩,会玩,好玩。(娱商,这个是我首创。未来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而餐饮更是第一娱乐业。你看看这批互联网餐饮创业者哪个不是玩家。)
传统餐饮老板别不服,你会的那些叫硬件,用钱都能弥补。(花钱请专业团队来做)而这帮外星人干的事叫软件,人跟你的操作系统都不同。你用一座机,通话是很清晰,可人用的是iphone6 plus,直接是IOS8,未来还不断迭代升级,怎么拼?
三、餐饮是个前店后厂的生意,既要生产又要销售;餐饮既是零售业,又是服务业;既要懂定位做好产品研发,又要懂人性做好管理服务:
餐饮这个生意从采购加工、到成品销售都是一个店完成的,厨房就是加工厂,前厅就是销售部,哪一个弱都没戏;餐饮既是零售业,又是服务业;既要懂定位做好产品研发,又要懂人性做好管理服务;这样的整链条商业对于那些做惯代理和中介生意的人来说,还有比餐饮更复杂的公司吗?想想头都大。
四、强势品牌已然成型,资本大规模介入,行业从分散到集中:
SHOPPINGMALL这个业态的全国性铺设,意味着以餐饮、影院等休闲服务业全国连锁成为可能。同时,大型餐饮集团采用多品牌、多品类策略在全国攻城掠地。呷哺呷哺的上市,意味着全国化,连锁化,规模化是未来大众餐饮趋势。外婆家、绿茶这类品牌,已经不完全靠门店差价赚钱,玩起了供应链和资本游戏,所以后进入者,你们开始面对的已经是正规军,而不是门口的张三李四。
五、今天的餐饮业已经是链条最长,环节最多,隐患最大,人才密集的行业:
食品安全是炸弹,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巨人都害怕,随着国家立法严格,幻想靠地沟油、添加剂、垃圾原料节约成本赚餐饮钱的人,我劝你还是赶紧走吧!
而招工难、用工难、养工难对于餐饮这样一个密集劳动型产业来说,更是最大的噩梦。你想好怎么跟90后,以及未来的2000后打交道了吗?用规章制度,奖惩条例这么LOW的手段,你会很受伤。
六、房租和人工成本高居不下,价格竞争却导致客单价下降:
最近两年把握住第一波SHOPPINGMALL风口的餐饮企业都赚了盆满钵满,可是随着大规模资本涌入餐饮业,原本SHOPPINGMALL从求着餐饮企业进入到开始挑三拣四、挑肥拣瘦。
房租这东西不是以从业者的盈利水平来制定的,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请做好准备,商铺运营商跟你谈各种条件。没办法,流量在别人那,就是他狠。我们很快就会看到SHOPPINGMALL跟曾经的连锁超市、家电卖场一样露出丑陋的嘴脸。
顺道说一句,但凡一个SHOPPINGMALL里有外婆家、绿茶这类的高翻台、低客单价强势品牌,如果你的定位客群跟他们一致,还是躲远点。
七、互联网平台虎视眈眈,掌握海量线上数据和入口,挤压餐饮企业利润:
大众点评、美团网、饿了么,这帮拿到巨额资本的互联网餐饮平台,动辄给商家贴补百万,你若是认为他们是新时代的雷锋,那就太OUT了。
这帮家伙在干的事,就是利用你的品牌(流量),你的利润,你的一切在培养新一代人使用手机预订、点菜、付款的习惯。一旦这个习惯养成,他就变成餐饮行业**的入口,他就成为最大的没有门店、没有工人、没有环境、没有菜品的互联网餐厅MALL,看看手机上那个APP,当有朝一日他成为**最大流量入口,所有餐饮品牌就会变成加工厂!
看看今天天猫上被压榨的卖家们,你就知道他们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黑洞了,仔细想想,你会无比后怕。
一方面,我认为用传统的思维去做餐饮,机会越来越小。(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但另一方面,我觉得餐饮行业又充满无数想象力,特别是我们将迎来90后、2000后的规模上市,他们可是几乎不在家动手做饭的,这又是一个多么巨大,而又充满商机的市场。
1、市场大:
餐饮未来一定是一个十万亿级别的市场,国内即便诞生一个千亿规模的餐饮集团,也不过占据百分之一的份额。因此,这个行业短期内的高度分散依然是其特点。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主题化,是这个领域可以容纳更多产品形态,更多特色店家的空间,只要你有想象力,聚焦一类精准人群,大鳄拿你也没辙。
2、正在变局: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正在对传统餐饮进行改造,除了那些互联网餐饮平台,更多互联网餐饮、社群餐饮,伴随着年轻一代新消费群体诞生,迎来最大的创新机会。
你如果是后入行者,用传统思维,传统打法,一定不会是老餐饮品牌的对手,可是正是因为你是后进者,没有包袱,没有束缚,只要你沉下心来研究新一代消费者需求,这个变局就是最大机会。(最近一些小而美的,迎合时代的小餐饮品牌,创业者都是85后,而且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做过餐饮。这说明他们把握了同龄人的需求)
3、有无数创造性、可能性、想象力:
从经营产品到经营人群,从单一的差价盈利到多维度的盈利模型,从以产品品类为中心,到以店主、达人为中心,新规则、新玩法、新模式正在不断被创造和发生。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