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创新、增量……互联网创业者以这些关键词兜售垂直领域的切入理念,各种新吃法从脑洞变为现实;BAT纷纷入场外卖领域,红包雨的白刃战杀得战场见红。上门如果是O2O的1.0阶段,那么“互联网+”带给餐饮O2O更多想象空间,支付、排位、预订……似乎除了食物得自己张口品味,其他一切流程都可O2O搞定。传统门店玩互联网升级,线上餐厅拼模式讲体验……吃的变革在身边加速快跑,颠覆着每一张餐桌上的场景。
“老字号竟然也有外卖了,咱别出门了,等人家送吧!”安锐在饿了么上发现家附近的烤肉季能送餐了,顺手点了几份招牌菜,40分钟就送到了家。“大冷天的在家吃舒服多了,菜也和店里一个味儿。”安锐的父母都是好这口儿的“老北京”,老字号还能送外卖,让这两代人都觉得稀奇。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餐饮O2O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389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46.8%,五年时间市场扩容超10倍。巨大的市场潜能,百年老字号同样看在眼里。聚德华天旗下的鸿宾楼、砂锅居、烤肉季、烤肉宛、峨嵋酒家、护国寺小吃等12个餐饮老字号品牌正式上线饿了么,只要手机下单,就可坐等老字号镇店名菜以及驴打滚、豌豆黄、豆汁儿等京城名吃送货上门。“现在我们每月光外卖就能增加70万元收入”,华天市场营销部负责人介绍。像稻香村、北冰洋这样的老字号,旧瓶也纷纷倒入O2O的新酒。
什么能送上门?去年的今天也许没人能想到,鸳鸯锅和九宫格火锅能即刻送到,簋街的麻小、阳澄湖的大闸蟹、云南的褚橙、俄罗斯的北极冰虾,都成了普通的快递包裹,随时随地都能订到。品类玩出花样,模式也花开遍地:青年菜君、快好味等半成品菜O2O深谙“懒人经济”之道,即使不会做饭也能两分钟就做出饭店味儿。最后一块外卖蓝海的厨师拿手菜领域正跑马圈地,舌头很忙、我家大厨等做得有声有色,好厨师成了资源稀缺的O2O“手艺人”。
在这种情况下,O2O外卖平台成了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角力的擂台。百度外卖7月融资2.5亿元;10月份美团和大众点评“在一起”了,其实它们的背后分别有阿里和腾讯撑腰……烧钱大战又有向跨界大战演变的趋势,巨头的一举一动,影响着餐饮O2O的格局。
中国第三届铁板烧高峰论坛:“特色餐饮+互联网”好过冬
2015年12月9-10日,由中国饭店协会指导、中饭协铁板烧专委会主办、创绿巨轮铁板烧承办、锦坤文化发展集团策划的“中国第三届铁板烧高峰论坛暨新餐饮、新思路分享大会”在上海喜马拉雅酒店正式拉开帷幕。
学会这招,就能改写餐饮020生态吗?
扫扫二维码吃饭就打折,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点餐,拍个照片还能发朋友圈分享,这些在眼下都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如果还可以参与到菜品设计,从材料、包装、设计和定价等,你说了算,这是何等体验……
马云在汉诺威IT博览会(CeBIT)开幕作了主题演讲,他认为,未来的世界由数据驱动,生意将是C2B而不是B2C模式,用户改变企业,而不是企业向用户出售。
互联网+时代,最先觉醒的是消费者,从商品极度匮乏到商品的极度泛滥,互联网用最低的门槛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消费选择,信息交流的便捷重构了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这体现在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更加严苛,用户的消费方式和注意力加速度转移,对于个性化需求更加迫切。
尤其是餐饮业,过度透支的饮食行为后的回归,也是用户对产品品质意识升级的一种表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需求已从最基本的“有的吃”到选择“吃什么”再过渡到“吃得好”,用户更向往吃的“健康、平衡、科学”。
C2B才是外卖O2O的真正引爆点
消费者的体验始终是餐饮服务的重点,过去的几年里,外卖O2O已经作为一个成熟的市场被开发了好几年,一直作为主力军而存在,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零号线等平台也已经是很成熟的O2O平台。
但从眼下餐饮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判断,外卖O2O市场依然处在很早期的阶段,市场的发展几乎完全是由线上互联网企业推动,线下餐饮商户大多是被动地接受,传统商业的觉醒比消费者慢得多,大部分是被倒逼着进行自我革命,餐饮行业也是如此。
动辄颠覆、革命的语调甚嚣尘上一阵子,整个餐饮行业的巨变尚未看到,但却引发了很多餐饮商家对行业发展及自身转型的思考,一些处在行业前端的先知率先顺应了这种新趋势,将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商业模式和先进理念注入到餐饮业的商业体系中。
而从长远来看,餐饮O2O将由消费者的决策来影响,用户能真正参与到产品中来,“参与式消费”的C2B模式才能引领外卖O2O的大爆发。例如小米的MIUI系统的不断更新迭代就是集合了手机发烧友们的集体智慧。
餐饮众筹是连接一切,更是体验、融合与创新
餐饮众筹即商家扮演了项目人的角色,而用户就是众筹项目的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这种连接需求也并不单纯局限于“我要卖什么”“我要买什么”“好吃给你点个赞”的单细胞交流方式,而是更深入更具体,具有“影响和改变世界”这种参与心理的沟通和对话。
从最近几期众筹案例来看,认筹成功后,参与人包括商家、用户会形成一个社群,甚至升级为产品“股东“,除了可以拥有自主设计与选择产品细节的权力,能充分参与到产品的生产环节中,更是享受产品上线销售后的利润提成。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把对用户体验的注重进行互联网化,使其更符合互联网原住民的行为方式和口味,从而让他们自发的参与到零众筹里,成了实现零号线C2B模式化最基本的刚需和关键。
这种做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市场还停留在“如何将需求反向匹配给供给”的思考上,也就是倒逼商家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去生成个性定制化的产品,而零众筹根本上解决了这一思考里的一大难题,跳过发现和收集用户需求的环节,让用户的真实诉求直接反馈给了商家,以便其第一时间打造最佳的爆款。
众筹不仅帮助传统餐饮商家向“互联网+“深度转型,而且也完成了后期的用户反馈收集,这种增加用户参与度的良性互动对商家、平台和用户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用户的体验更优化,而且这种融合与创新方式更是打通了用户和商家之间全新的连接渠道。
所以说,从“品质”到“体验”,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消费“链接了整个餐饮业最核心的本质,也必将引爆餐饮业的未来。
饭团不用捏!颠覆传统理念美食成为日本流行新趋势
据日本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2月7日,日本举行反映今年社会餐饮“今年的一盘”活动颁奖典礼,结果“不用捏的饭团”获选。获选的理由是颠覆传统理念,带来新奇感。
提供餐饮店信息的网站GURUNAVI举办第二届“今年的一盘”颁奖活动,向民众推荐今年必吃的一道美食料理。结果“不用捏的饭团”击败其它入围的“超级食物”(super food)、“鲶鱼蒲烧”、“职人手工啤酒”、“红鲈”等成功获选。
毛利仅7%的华莱士是怎么运营的?
华莱士,这个2001年创立的本土西式快餐品牌,十五年时间发展门店超过4800家,员工50000人,坐稳了中国本土西式快餐连锁的头把交椅,尽管如此,这个一直在公开叫板肯德基、麦当劳的本土西式快餐品牌在门店数量风光的背后依然有许多不能规避的问题。
Buffalo Wild Wings从35家一口气开到950家
餐厅有颜值有特色不一定有生意
自从被新派互联网思维的餐厅搞一搞之后,时尚的、个性十足的餐厅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大城市疯狂的开起来啦。
海底捞考虑2016年计划启动IPO融资上市
百胜餐饮集团分拆前62亿美元分配股东
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0日,百胜餐饮集团(YUM.NYSE)在得克萨斯州普莱诺市举办的年度投资者大会上介绍其分拆计划,即集团将如何分拆成两家独立上市公司。
哪些原因会导致餐厅经营失败
2015年接近尾声,我们蓦然回首,会发现这是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却也是餐饮企业大量经营失败的一年,巨大的机遇带来激烈的竞争,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革又一次一次的“大浪淘沙”,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餐厅经营失败呢?以下总结了常见的10点原因,供老板们引以为戒,以儆效尤。
1、轻视经营管理
数据表示,我国餐饮市场将在2017年达到2000亿元规模,这巨大的“蛋糕”自然引得无数投资者蜂拥而来。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餐饮行业绝不是花钱开店那么简单。很多投资者不懂经营定位,盲目开业,导致意外事故屡出,或者因为经营不善,频繁更换经营者或主厨,造成高投入低产品的情况。
2、不科学的选址
可以这样说,如果餐厅经营失败,大部分原因是经营者在选址上做的功课不足。很多餐厅开在人流湍急地区,自以为流量大就可以稳坐钓鱼台,结果因营业对外界的影响,遭遇多方面投诉而无法正常经营;或者就是由于图便宜,结果餐厅选址过于偏僻交通不便,不具备吸引客人的条件;或者是开在交通拥堵有没有其他交通工具的地方。以上三点原因,再加上餐厅不具有足够让食客排除万难前来就餐的魅力,最后就只有失败。
3、经营品种不对路
我们都承认,国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也就是“山寨”,山寨一时爽,但一般都不会带来很好的结果。有很多餐厅自己经营状况不好或者不知道如何经营,就生搬硬套经营好的其他企业的经营品种,也不对本店的内外界环境及技术力量做全面的具体分析,主观定经营品种,忽略了外因,又没有强大的内在,结果东施效颦,无人问津。还有一些老板,看别人高档餐厅红火,就把自己的门坎调高,结果低标准定餐不愿接,高标准定餐接不好,只想着宰客,顾客也不是傻子,宰一刀以后一去不回头。
4、经营缺乏明确规范
我们很多餐厅都是家族经营,经营者随意性太大,进而供职的亲戚也跟着随意起来,使得一些应聘来的员工无所适从,而且也给前来用餐的顾客带来很多不便,对餐厅的口碑有着很不利的影响。或者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不把进货、保管关,造成企业财产大量流失。
5、菜品定价不合理
许多餐厅在菜品的定价上缺乏基本的市场调查,定价过于随意,比如在景区或者人流大的地区开餐厅,就普遍定价过高,快刀宰人,结果杀走客源;而一些缺乏位置优势的餐厅却往往定价过低,使企业毛利率过低,入不敷出,造成亏损。
6、轻视服务带来的影响
有的老板认为,开餐厅跟办企业一样,产品好,顾客就说不出话来,他们雇佣**的厨师,使用**的设备,用很少的资金雇佣服务员,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这样的经营者不知道服务与经营、服务与效益的关系,没把服务工作放在经营中的重要位置。事实上当今餐饮行业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菜品的阶段,消费者前来购买的不仅是美味,更是用餐环境与服务体验,也就是一整套“用餐场景”。轻视服务,必然会使企业没有好的声誉,渐渐失去客源。
7、经营者缺乏管理经验与技巧
正如之前所说,很多餐厅的老板都仅仅是投资人,并不懂得如何管理与经营。导致其工作方法简单、粗俗、生硬,把惩罚做为处分员工过失的**办法,经常发生纠纷,造成众叛亲离的后果,导致企业逐渐瘫痪。在餐厅效益不好的时候,缺乏经营经验的老板也无法判断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在提高菜点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反而动歪脑筋去搞一些“奇葩营销”。
8、经营者墨守成规,店老人也“老”
2015年是传统餐饮的“冬季”,主要就是因为很多传统餐饮店就餐环境陈旧,经营模式墨守成规。当互联网的浪潮来临,各种O2O满天飞的时候,经营者食古不化,不接受新事物,当营销铸就了无数年轻富豪时,他们的经营却缺乏新意,当三公消费被限制,这些老大哥断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结果就只有在互联网大潮到来时倒逼转型,苟延残喘。